2006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情迷黑膠世界

回想起來,我的hi-fi生涯是由老友記肥明一手安排和策劃。在數年前,得到他精心設計,我的家添了一套以二手機為主的中價組合:
CD  Denon DSD-S10 新置
前級 Classe’ Five
二手
後級 Classe’ Twenty Five
二手
Speaker Unity Audio 二手

在最初的時候,我並沒有特別購置一套hi-fi架裝置這些器材,祗是用最基本方式疊高前級和CD機,不過音响效果仍然相當美滿。就此開始我的Hi-fi生命,不斷購置各種類別的CD,盡情享受聽覺的樂趣但是這種安逸的生活,並不能維持太久,隔了約一年後,我開始對這套組合有一些厭倦。最主要的是,這套組合在重播交響樂及小提琴方面,有嚴重不足的地方。在重播大場面交響樂的時候,整體上,沒有舞台感和深度,音樂似乎在一塊平面上出現。而在重播弦樂,尤其小提琴,高音特別尖,每一下拉弓都似有一支箭直射向我的心處,感覺極不舒服,結果每次都不能完全聽完一首曲目就要起身關機。這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我和它的關係慢慢疏離,就似和初戀情人分開一樣,激情之後充滿了落漠的感覺。

之後經歷金融風暴,我亦無興致再投資在音響方面。直至三年前,因家裏裝修,順理成章,為這套組合正正式式裝置一個家,以實木為結構和分隔,主要電源輸送經入牆線。本來期望不高,在遷入新家的當天,當我按下Hi-fi系統開關掣之後,不覺眼前一亮,整體音響效果,足足提升了50以上。高音更加明亮,低音更有衝勁,音樂細緻幼滑,我立刻明白為何Hi-fi高手會將無窮精力放在裝置Hi-fi器材上,這其中真是一大學問。

由此,我又重拾心情,對舊愛再鍾情,開始第二段關係。本來故事應該到此完結,不過從來世事都是難料。有一日,當路過鴨寮街,突然間聽到一段動人音樂來自路邊賣黑膠唱片的檔口,曲目是南美結他音樂,唱盤是最廉價的那一種輕式。不管器材是如此簡陋,它滲出來的每一串音符都充滿生命和節奏,從容不迫,輕輕鬆鬆重現人前。音樂聲和我的心深處,緊緊連繫,這種陶醉的感覺從沒有如此出現過,我相信己找到最愛--黑膠唱片。

受此挑動,當然第一時間急電老友肥明解救,得他相助,急急購入Project唱盤和phono amp,再在他的家掠奪了一批唱片,回家準備和新愛相。當唱針悠然降在唱片坑紋上,優美的音樂即時在空氣中出現,無論人聲色士風、小提琴和管弦樂等,在每一方面,黑膠都能夠將完整的音樂重現,尤其在大場面處理,整個舞台活現眼前,在一對speaker之間,仿如有一個向後凹入的舞台,樂器的擺位清楚,小提琴音沒有了高而尖的感覺,代之而是充滿感情的拉奏。我相信這就是我不斷追求的東西--有品味的音樂再現。

從此刻開始,我將CD機和CD軟件送入冷宮,並全力搜尋黑膠唱片,有很多張唱片經老友肥明在海外拍賣網站購得,真是樂此不疲老友肥明亦被我牽動,將他已經相當豐富的黑膠收藏庫,大事擴充,達至瘋狂程度

每當情緒不寧的時候,我都會靜靜的坐在廳中央,悠閒地聽著黑膠傳來的美妙音樂,腦海中想像著歌手及樂隊在我面前演奏,耳朵接收著一段又一段充滿感情的音符,我想這就是生活的情趣

    雖然新組合能賜給我豐富的音樂感但始終這個Project唱盤祗是入門版,心裏覺得離Hi-End音響有一段很大距離,它播出的音樂空氣感略嫌單薄,速度有些微急促。正好此時,老友肥明大力游說我將唱盤升級,他落力扮演音響撒旦的角色,引誘我這個「阿當」,走向一條燒錢不歸路,正所謂「姣婆遇著脂粉客」,當然一拍即合。即時物色適合價位的唱盤,我們考慮了多個牌子,包括Project PR-9,Roskan,及Thorn的萬元唱盤,最後他替我選了中國牌子的Opera LP-1唱盤和同廠Consonance Cyper-40唱頭放大器,唱針是Denon DL-103,總成本是約13000元。

    在一個無事的黃昏,我們合力將新唱盤和放大器安置妥當,安裝唱針這件重大任務,當然是肥明的責任。一切就緒後,我們施施然呷著冰凍啤酒,開始試聽唱片。首先登台是一張Philips制作,由Los Romeros-the Kings of the Spanish Guitar彈奏的Flamenco Music,這套唱片是雙碟裝,在1967輯錄。當音樂開始時,一輪快促的古典結他聲為序幕,西班牙的Flamenco的風味已然飄出,再跟著有單獨的人聲朗誦,再加上Flamenco女舞者的獨特踢地板的清脆敲擊聲,彷似面前就是一個小型舞台。結他的中高音伶矓可見,在低音時,結他弦聲的振動,直撼入心內。新唱盤在演譯這兩張唱片時,更有深度和穩重,結他弦的彈,不鬆不緊,整體重播的像真度相當高,音場適中,聆聽的感覺,令我勾起觀看John Williams在大會堂時演奏時的情景。

    第二張唱片是鋼琴獨奏Beethoven-AppessionataPianist-Ikuyo Kamiya;由RTA1977年制作,唱片是45 RPM,理論上是比33轉更完音。貝多芬的音樂很有高貴氣派,和柴可夫斯基相比,我個人認為是少一些感情和人性的味道。當鋼琴聲開始時,由一輪快板為序幕,琴聲在中高音時明亮悅耳,驟然降落低音區域時,琴弦的振動和餘音,扣開我的心窗,合眼可想見,女樂手的手指飛快地在一具名貴的三角琴上舞動。在之後的慢板中,當按下每一個琴鍵時,都能帶起我一串又一串對人生的聯想,我可以看到鋼琴家從容不迫的演奏,音符一個一個從鋼琴飄來,又好像一個太極高手在打出雲手時的態勢,左右兼顧氣定神閒,內外世界混為一體。新組合有此效果,當然收貨,我當時的心情就有如登黃山的感覺,其中美景一幕又一幕出現在眼前。回頭再望,以前的一切皆不可比擬。

    到現今,我仍抱著這套國產唱盤,我對它的鍾情,一日比一日深,好像陳年紅酒,它的韻味越來越濃,每當夜深重播鄧麗君或葉德嫻的LP時,它帶出一絲一絲的情意和哀傷,深深的印入我心裏,這並不是音響,這種音樂是有感情,有生命,和聆聽者融為一體,我的人已經在音樂中消失,存在的祗是心的意識,這一切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