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油價短評

仔細看了一些關於油價的基本數據,在近幾年原油供應量和需求大致保持平衡,兩者沒有出現重大差距,但油價上下波幅非常大,由金融海嘯後2009年每桶約40美元,升至2011年約115美元一桶,在短短三年間,升了約200%,發生的時間和QE政策實施時間表十分吻合,再之後油價在2014年中開始滑落,又剛巧出現在聯儲局停止QE政策之後,從兩者關係,有理由相信QE是推動油價上升的重大原動力。


要油價止跌回升,那需要很多利好因素,但暫時看不到。中東產油國和俄羅斯,在油價高企時,大幅增加公共開支,並投入大量油元支持巨大國家工程,令到這些國家已入不敷支,他們完全端賴產油收入去應付龐大公共債務,這些主要產油國根本沒有能力減產去穩定油價,伊朗和伊拉克也如是,美國頁岩氣田生產商已投入數以百億計美元提高生產量,也絕不可能自動投降去減低生產量,在此大環境下,投機資金炒油價向下,會易過炒向上。







綜合而言,油價看跌或持平的機會率勝過看上。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日本遊記

日本遊記

今次十月日本之旅,到了東京及附近地區,遊玩了八天,是人生中另一次的深度遊,有三個旅遊點,很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個最深刻印象是到了東京後園 — 高尾山,從新宿乘了約一個小時的列車,到達高尾山駅,由車站開始步行上山,行約十分鐘後,山的坡度變得陡斜,兩旁站了多棵高大的樹,古木參天,每一棵樹可足兩人環抱,這影像令人豁然開朗,在記億中,這是第一次親身見到和觸到一棵棵巨樹,這個像似原始森林離當地住宅區是十分之近,難得日本人將這一帶樹木保護得相當完整,大部份樹齡都超過百年,在全世界都渴求木材做傢俬的世代,日本人保護樹木的堅持精神,真是值得佩服。

另一個令我這半百老人心動的地方,是去了一趟寅次郎的出生地 — 東京郊區的柴又,寅次郎是男人四十人戇居居戲中男主角的名字,演員是渥美清,導演是山田洋次,這個戲拍了超過四十五集,參演的著名女演員,包括吉永小百合,粟原小卷等等,寅次郎這角色是一個現代浪人,他到處為家,主要是靠在日本各地傳統節日中做小買賣維持生計,生活自由放任,沒有妻子和家的束縛,也沒有任何家產,但他充滿自信地生活,沒有流露出一點點比人不上的自卑感,戲中洋溢他有些低智的笑料,同他在柴又的妹妹和叔叔一家的感情關係,寅次朗的自由生活方式,感動了整整一代戰後的日本人,在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迅速冒升,靠的是日本全國人民辛勤勞力工作,尤其是日本男人,他們為此付出很高代價,差不多全部時間都放在工作上,寅次郎正好是給予他們一個幢憬和想像。

在柴又這小鎮,起了一個寅次郎紀念館,紀念演員渥美清,他已在兩年前因病去世,主街兩旁保特了戲中外景的商舖,可給我這寅次郎戲迷一個機會,親身在戲中場景慢步,途中有很多很多寅次郎的日本戲迷,尤其是那些老男人,他們似朝聖般慢遊各景點,由此可見在日本人心底,他們多麼渴望脫離傳統世俗枷鎖的生活方式,可以想像他們內心那種完全被扭曲的人性。

順帶一提,在柴又這處,建了一座非常重要的寺院,名為帝釋天,這座古寺最突出的地方是在寺院結構四邊佈滿鬼斧神工的木雕刻,講述佛祖的故事,和不少雀為的造型,這寺院是國家級保護文物。

最後一提是川越這個古樸小城市,它在東京北面,乘列車可在約一小時到達,我們這次正碰巧遇上川越祭,在到訪當日,看到很多不同組別的巡遊隊伍,拖行着各式偶人的彩車,場面熱鬧,彩車上全都有着起古裝的奏樂師,不停奏出日本傳統民間樂曲,真是印象深刻,大開眼界,在遊行經過的舊城區街道兩旁,還保留了江戶時代的木屋,販賣不同類型的手工藝品,有出名的川越廚刀、木筷子、人型偶等等,步行在其中,彷彿進入了時代隧道,趣味悠然自得,這亦是旅遊日本的一大特點。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現今經濟體需要甚麽人材



香港在這十多年,經歷了一個經濟大轉型,七八十年代的輕工業生產模式已一去不復返,代之而起的是各式各樣的服務行業,餐飲、酒店、零售、醫療保健、財富管理、法律等等五花八門,整體來說,那是人與人之間的業務,其中各個重要崗位,都是要面對人和怎样處理由人產生的事務。

這種新經濟體的業務,和香港開埠引以為傲的輕工業生產,是屬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工廠裏面,管理人和工人是面對不會說話的機器,公司的業務是怎樣將原材料,有效地轉化成產品交付貨商,生產利潤牽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複雜計算和科技投資,在工業年代,管理人員要具備一定的科技知識和精明的計算頭腦,政府為此而設計中學理科課程,務求為工業社會培養一大批精於科技和計算的大專人材,推動工業經濟生産。

中學數理科目是專為訓練學生升上大學工程學系,絕大部份課程和日常生活接不上關係,不能否認在工業年代科技和計算人材是不可或缺,但當現時經濟體已完全移離工業生產,這些上世紀中期設計的數理課程已經不適合社會需要,敢問牛頓物體動力學說對一個中學畢業生有何裨益呢?

如學問是純為培養個人品格和修為,那麼課程的內容可包羅萬象,天文地理皆可取,但是否香港社會各階層都有這崇高理想?回到現實世界,學習的最基本目的,是為年青人準備在社會求生的能力和獨立過生活。世界轉變了,學習的方法和方式亦需要隨之而變化,錯過的話,結果是落後於大形勢,即是輸在起跑線上。

現今社會是講求人的業務,大部份工作職位是處理人的事務,基於此社會需要,年青人的學習方向亦要跟隨改變,他們有必要清楚人是什麼,人的思維和思考是什麽,這些東西和高深數理科目沾不上任何連繫,這全是人文學科的範疇,和歷史語文息息相關,透過學習語文,年青人能更有效地表達自己,向其他人說出業務計劃,透過學習歷史,年青人可以摸透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自古以來,社會上發生的事和物,基本上都是重覆發生,也可以說,歷史是現實的一面明鏡,掌握了歷史關係,已可瞭解世事轉變過程的大概。

話雖如此,環顧四周,祇看到大衆都仍抱着舊經濟體的思想模式,大部份家長和學校決策者,都以數理課程為領先項目,數理為先的風氣蓋過一切,當然不能否認,有一少部份青年人是強於運算和科學思考,是很配合典型的數理課程,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的將來並不需要什麼精進的數理訓練,這大批年青人是應該具備優良的語言能力,去適應當今職場需要。家長對數理課程抱殘守缺的心理,是嚴重阻礙了子女的學習,將資源和時間浪費在不存在的目標和方向,結果做成很多不諳語言,亦不通數理的半成品,令到他們子女未能在新經濟體找到稱職的工作。

學習語文是最容易辦得到,祇要每天說多些和寫多些,已足夠應付有餘,這項投資的回報是無限,大家可想一想吧。


註:我本人是純理科畢業生。


.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美議息後的短評



在這欄已多次提出,美聯儲局要顧全大局,押後加息决議,終於他們肯放低尊嚴面對現實,暫時將加息時間表推後。以聯儲局公佈看,它的這次決定,有很大程度上受中國經濟急降温的影响,以此角度看,在今年底前的兩個會議中,都不大可能作出加息決定,這看法是基於中國負面因素,沒可能在兩三個月內消失。

中國正從資本投資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到以內部消費需求為主的發展方向,過程不是可以在無痛苦之下進行,其中必出現陣痛和無比挑戰。最新八月中國零售銷售總額仍然能保持和去年相若的約百分之十一增幅,以內地股票大跌之環境下,這零售額增長率是相當不俗,去年內部消費已達到GDP四十多個巴仙,如可繼續維持以上增長幅度,兩年後內需應會超越資本投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火車頭,由此可窺探到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带來的陣痛,並不是如外間說得那麼嚴重。

去年中國资本投資額是GDP的46%,如若將此數額下降10%,即相等於5%的GDP,會在此範疇推高了失業率,但與此同時,銀行系統可因而少了一個非常龐大數目的資本投資融資負擔,這會制造一個非常大的空間,給予消費市場擴展所需的資金渠道,為內需創造更多的就業職位,在一減一加下,中國整體就業率可以保持穩定。

當資本投資持續下降,而中國可保持温和增長的情况下,中國銀行系統會多出一大批閒置資金,以歐美日本經驗,經濟發展最需求资金的階段,是在建造基本設施的時候,隨之後的消費發展模式所需的資金會大幅下降,如中國跟着這條路前行,中國會出現資金過剩,對利率構成下調壓力,到時資金甚至被迫出走,要密切留意其中發展。

香港最新通脹率再走低,八月份综合CPI是120.5比七月下跌,其中食品包括外出用膳CPI已停止上升,如九月份综合CPI未能回升到121之上,那會低過去年九月份,即是說會出現負通脹率,或稱通縮。另一方面,香港M3在今年初已停留不動,表示經濟活動呆滯不前。綜合兩組數據,足以推斷香港經濟增長已急促放緩,現時正進入高慢牛型態,向上缺乏力量,但又不足以構成下行趨勢。香港來年的狀况,端賴中國的經濟形勢,如若中國能在極少陣痛下順利過渡,那麼香港未來增長還是樂觀,到此一刻,香港仍是處在經濟擴張週期,再看看吧。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政府新地產稅項下的社會家庭經濟結構



在上文提到美國中產家庭自置居所比例,在金融海嘯後出現持續性下降,這次是希望探討香港的中產階層是否也面對同樣處境,曾嘗試翻查政府紀錄,但未能找到租住單位佔私人住屋總數比例的全面數據,祇可根據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年報,看到新入伙單位的出租比例,故以此為出發點,試圖解構香港中產階層在政府新地產稅項下的住屋動向。

下面是列舉以往新入伙單位的租住比例:

2007      30.7%
2008      35.6%
2009      26.4%
2010      25.5%
2011      32.1%
2012      31.1%
2013      46.1%
2014      40.7%

上面的數字顯示,新入伙單位租住比例,在2007後都維持在25%~30%左右,但到2013年,租住率突然跳升達46%,這情况巧合地和政府推出新政府稅項同時間出現,政府的地產雙辣招正是在2013年初推出,這項措施加大了買樓人仕的負擔,當時準買樓人仕看到政府出招後,即煞停買樓計劃,二手市場成交即時冷凍,那大批正籌備組織家庭的年青伴侶,立刻將自置居所計劃轉為租住居所,這轉變正解釋到新樓入伙單位租住比例在2013年間迅速上升,新樓租金比一般二手單位都會較為高一些,這套數字可以說是反映了中產階級的住樓取向和趨勢。

這些新組織家庭的夫婦手頭上積存了一筆為數不少的資金,隨時準備入市買樓,在怎樣處理這些資金方面,他們不會有很多選擇,購買股票要面對比較高的風險,不會是這些年青夫婦理財的首選。將錢存放在外幣戶口,又因美元持續強勢,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環顧四週之後,他們很有可能最後將大部份積蓄放在定期儲畜戶口,等待樓價下跌時入市購買。

但等完一年又一年,很多夫婦已等了好幾年,都未能抓住機會入市買樓,這批有高額存款的家庭,手頭上可動用資金金額隨便都會上好幾十萬,面對無了期的等待,很自然的想法是會用一小部份儲畜,令到自己活得好一些和食得好一些,在此大形勢下,香港內部消費力應會保持強大,這股力量足以支持香港持續經濟增長。
為了更清晰表達以上論點,嘗試引用政府的食肆收入報告,用以量度香港人消費意慾,看一看數據能否支持我的推論。這項食肆收入報告,遍及全港各種餐飲場館,是最直接反映本地消費,不受自由行所影响。以下是以往幾年來的數字,和香港實質GDP增長作出比較。

年份           中式餐館  非中式餐館  所有食肆    GDP
                       (收益年增長率)

2015第一季     3.91%       6.3%        5.1%      2.8%
2015第二季     1.8%        5.4%        3.7%      2.5%
2014                 1.8%        5.0%        3.5%     2.3%
2013                -0.1%        7.8%        3.5%      2.9%
2012                 4.4%        3.8%        5.0%     1.7%
2011                 7.2%        4.4%        6.4%     4.8%
2010                 6.4%        2.8%        5.1%     6.8%


在以上數據中,我選用了非中式餐館的數字,用來摸索年青一輩的消費程度,非中式餐館定義是指外國菜館如法式、意大利菜、西班牙、日式、韓式等等,這類餐館是年青一代最常光顧的食店,這類餐館的生意額最能反映後生一輩的消費意慾程度。

又很巧合地,2013年非中式餐館的收益增長年率突然上升,由3.8%升到7.8%,同時期中式餐館收益急促萎縮,下降到-0.1%,這一年的GDP增長祇有低幅度的2.9%,在2014年至今年第二季,非中式餐館收益都能保持增長年率在5%之上,平面來看,非中式餐館收益理想,並不是因經濟暢旺所導致,因這兩年的經濟增長都是停在低速階段。從上述所列舉的時間,可以推斷,這種逆經濟週期收益上升的表現,是由高儲蓄額租住家庭的消費力所驅動而產生,這立論需要在未來一段日子再觀察。

以上論述,和政府最新經濟報告吻合,政府發言人指出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長,全賴內部消費所支持,在這段時期,外圍因素轉壞,祇得本地消費仍能錄得良好增長。政府的地產雙辣招,確實阻止了市民資金流入樓市,間接築起了一個超級儲錢大水壩,將很多中產家庭的積蓄鎖在水庫中,在此段經濟低增長期,正起了抗旱作用,那些有高額存款的家庭,用行動支持本地消費,做就了現時中高級外國菜餐廳爆滿的局面。這種以高儲畜推動的消費模式,是非常健康,而且可持續好一段日子,看來這要歸功於政府新政策所賜。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解構美國中產階層的經濟問題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列出數據指出美國學生貸款額自融海嘯後不斷上升的趨勢,在以下這一篇裏,會嚐試用其他數據去摸索美國中年人和老年人正面對的經濟困局。

剛從美政府網頁,翻查了美國自置居所比率(Homeownership Rate),發現自金融海嘯後,這比率由2007年的68.4%下降到2015年第二季的63.4%,跌幅在2011年開始加劇,數據更顯示,35歲下群組在2009年開始急跌,35歲至44歲群組在2008年有明顯跌幅,45至54歲在2011年開始下跌,55歲至64藏也是在2011年出現跌幅,65歲以上的未有變化。

其中要特別關注是45至54歲及55至64歲兩大群組,以社會結構看,這兩個群組理應是社會和家庭的最重要經濟支柱。數據顯示,美國這兩個中流砥柱的郡組正面臨很大危機,其最新自置居所比率分別下跌至70%和75.4%,這是由1994年開始有數據到今的最低數字,在1994年這比率分別是75%和79.3%,並長期穩定在75%和80%,現時這情況徧離了以往長期一貫的家庭經濟軌跡,明白說明了美國的一批中產家庭,在海嘯後已由自置居所改變為租住居所,尤其令人擔心的是,這比率下降的趨勢仍然持續。

另一個重要群組35至44歲,這一群應是社會經濟支柱的未來接班人,將承担起未來美國家庭主要開支的責任,真自置居所比率由2007年前的平均69%,下降至最新的58%,跌幅足足有16%,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並且下跌趨勢還未停止。

從以上數據的分析,可瞭解到,各個群組中有越來越多家庭轉變為租住居所,雖然美國樓價在QE推動下上升了不少,但不能為這大羣人帶來直接財富效應,他們唯一能積聚財富的方法,祇可靠薪金遞增,在這方面,現時仍未見到美國工資有強動力上升,若情况未能幾年內得到明顯改善,那麼這大批中產租戶會進入退休年齡,到時他們手上的儲備,大有可能不可以應付退休後的租金支出,結果他們祇有選擇延遲退休,繼續留在職場。美國的人口統計報告,在2011年65歲或以上的在職人口,比起2006年的數目上升超過50%。美國未有公佈這方面最新數字,可以肯定美國退休人仕繼續工作的情况是未有改善。

由此延伸下去,可以明白到為何美失業率下降並未帶動工資上升,因為有很多準備退休或已退休的人拒絕離開及重回職場,做成勞動力供應不絕,壓制住工資上升的動力,再加上那大批租住家庭要負担沉重的租金支出,他們不可以有餘力增加個人消費開支,這亦是美國PCE index停滯不前的其中一重大因素。

除非美經濟能找到一個新動力火車頭,從而工資得到大幅提升,否則上述的自置居所比率下降的趨勢不會逆轉,個人消費仍將會受壓,通脹率不可能上升,反而未來的風險是出現通縮,美聯儲局在此大形勢下根本沒有扭轉乾坤之法,耶倫祇可久不久吹吹加息部署,真要具備加息的條件,恐怕需要多幾年時間吧。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禪修的分享

從數年前開始,跟大覺福行衍傑法師學習禪坐至今,每日的練習都有些得着,整個人的情緒困擾也緩和了很多,原來簡單的觀察呼吸方法,可以修到身心平靜。

這方法沒帶有一絲宗教色彩,雖然盤坐的姿勢和寺廟裏佛祖像一般模樣,但其中過程不涉及任何誦經和禮拜。在觀自己呼吸中,腦海裏飛來飛去是千千萬萬的影像,其中有不少是過去的記憶,有些是期盼未來的憧憬,總之是沒有一刻是可以停下來,在這紛亂的想像中,自覺呼吸聲很重和急促。再過一會,腦海影像出現的頻率開始減慢,呼吸聲也輕快了。到最尾段時候,開始聽不到呼吸聲,腦中也白了,可以很專注觀察呼吸的一起一伏。

在這一段修習的日子,明白到事物的存在可以從多角度去看,世間沒有任何一樣看法是完全真實。初看旁邊的事物,一定會以自己幾十年人生的習慣角度去看,面對麻煩和困難,更加會迫自己再用力以自我角度去看,眼中和腦中祇充滿上千上萬的問號,全都是圍繞着自我角度看到的問題和困擾,這就是負面情绪的來源。明明知道再花時間想下去,都不會找到答案,但在本能驅使下,我們會日以繼夜努力牢牢抓住面前的問題,弄到身心疲累,無法自拔。

由禪坐的練習,學識將注意力由腦海和心中轉到觀察呼吸方面,跟著下來是得到片刻的安寧,這感覺是無比自由暢快,全個人都比前輕鬆得多,之前過份集中某一點事物的注意力減輕了,跟着煩惱和憂慮也少了,再待一會,一個全新看法浮現眼前,事和物未曾變化,但腦中多了空間容納新的看法,一些曾認為不可以或不可能的情况,突然覺得可能性高了,發生的機會大了。

事實上和物理上,面前的事和物沒有變過,改變的祇是看法而已,有可能和不可能都是我們憑空想像和臆測,這祇是數學上的或然率使然,事和物的究竟發展是同世界其他人一齊互動,隨後共應的結果,不可能預知得到,我們錯覺以為憑一己之力,可以為事物發展找出答案,這想法和做法全因「我執」的存在,或者簡單的說,是受到我們自身看事物的角度所影响。

透過禪坐的修習,我們可以將自我意識拉回來,令自己有更大自由空間,從另一個角度看旁邊的事和物,可以重新發現這花花世界。

停一停,靜一靜,看清楚,以前灰色的領域,原來是多姿多彩,這世界真奇妙。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香港在中國的地位— 回顧和前瞻


       執筆寫此文時,心情很復雜,腦海裡浮現很多很多以往的香港畫面,由童年時六十年代至今。這個社會的最大變化, 最明顯是出現在九七回歸前後,在港英年代,普遍香港人都抱有大香港心態,對中國大陸的一切事物都不看重,恍惚香港是整個中國的中心和領導中國發展的主要基地。 這個錯誤觀念在九七後被完全打破,香港人的想法正好以一百八十度轉變,一夜之間,由自大突然變得自卑,對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能力幾乎全盤否定,自信心蘯然無存.這個急劇轉變正好是香港人重新思考和反省自我的好機會。


        回顧歷史,香港自開埠至二次大戰前,都祇是停留在一個小城市的格局,它是一個中國南方對外開放的港口,對中國政治和經濟都起不了什麼作用。 民國年代的上海才是中國政經的中心,城市規模比香港不知大多少倍,在當時香港祇不過是中國文人雅仕過境小住的消閒地方。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政府之後,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抵制,加上韓戰以後的經濟封鎖,中國被迫採取鎖國政策,由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在這二十多年裡中國完全消失於國際大舞台,外國人只能透過香港去認識中國。因此因緣際會,香港儼然成為中國文化經濟的代言人。又因內戰之後,中國內地的一大批富豪都將資金和一些工廠設備遷來香港,直接推動香港輕工業發展,與及在歷次政治運動期間,有大批中國內地難民湧入,勞動人口急速上升,在這些外來資金、技術和工人的驅動下,香港成就了第一個經濟奇蹟,出口量年年大幅提升,輕工業發展一日千里。


        共產新中國誕生之後,香港傳承了舊中國的民間傳統文化,台灣分到了中國思想體,當年內地最精英的知識分子南來香港,催生了香港的電影和娱樂文化世界,五六十年代,香港最頂尖的電影、戲曲、流行曲唱作人,全都來自內地,這一大批人創造了香港這個神話。南來的中國文化傳統,和英國人的西方世界價值觀,溶合了一起,跟着衍化成現代的香港,這中西混合兒,揉集兩大文化的優點,找到了原則性和靈活性,在生活和營商中的最好平衡點,在很多方面比起舊母體 - 中國和英國還優勝很多。


        第二步重大跳躍,是房地產和金融業迅速發展,香港在港英領導之下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紀錄,成為世界自由經濟的模範。在中國開始經濟改革開放的最初階段,香港商人投入最大批資金,是中國經濟起飛的主要功臣,香港人在中國社會普遍受到尊崇,地位一時無倆,此時香港人的自大心態可想而知。


        正當香港人在九十年代沉醉於股市和樓市大幅升值期間,中國內地各城市急速發展,經濟擴展速度以幾何級數上升,香港和內地的經濟差距已經消失得無形,香港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原動力作用隨之而消失。跟著發生在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徹底將香港長時間積壓下來的發展定位問題,一次過浮現出來,香港人一方面遭遇資產價格大貶值的震盪,另一方面又失去站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領先地位,頓時間香港人完全失去了自信心,對自己曾經擁有的很多價值觀念都開始懷疑,整個香港社會都瀰漫著一片失望和沮喪的氣氛,大家都好像站在十字街頭不知如何踏出下一步。


        在香港處在極端艱難的時刻,每個香港人都併發出很久未見的刻苦精神,或者可以稱為獅子山精神,打工仔在不情願或自願情況下加班工作,服務業員工都自覺地掛起一張又一張笑臉,努力推銷貨品,酒樓茶室儘是笑容可掬,彬彬有禮的侍應生,整體服務業的水平無論在價格或品質方面,都與日俱增。


        就在這重要關頭,富起來的內地同胞蜂擁而至,上天又一次眷顧香港,他們帶著一袋袋人民幣現金到來消費,上至山頂極品獨立屋,下至屋村藥房的嬰兒奶粉,各種消費物品,都盡在大陸訪客的購物名單之內。香港的消費市場已經由量變進展成本質的轉變。這次經濟轉型是香港的最巨大變化,其中帶來的商機是無法估量。


        事實上,香港人繼承了英國人的處事作風,和中國傳統的倫理精神,在可信和可靠性方面,已儼然成為中國的典範,港人這生活特質,正正是支持香港成為南中國的貿易、金融、消費和服務的中心點,這城市特性完全是民間所創造,是每一個香港人共同擁有,不是由英國政府或中國政府,強加在我們身上,它活生生在我們身體上,和這城市連成一體。


        面對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很多香港人都抱著懷疑和不屑的態度去看待成千上萬的內地同胞,其中的心路歷程是可以想見,由十多年前的領導角色突然轉換成支援和提供服務的身份,有很多人還未接受得來。


        這種存疑和心底不屑的心態,並不只存在香港人心中,就連歐美等國家的領導人,都未能一下子接受一個急速冒起的中國。西方世界的政治家一貫相信經濟的發展應建基於民主自由的政體上,恰恰中國的例子給了他們一個重重的反教材。原來經濟發展奇蹟可以發生在一個不自由民主的國家中,這個現成例子深深剌傷一大批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家。


         回歸現實,香港人應該看清楚現在的世界形勢和中國的國勢,我們應該放下歷史的包袱,認清楚香港作為南中國樞紐的戰略重要性,要明白如何在快速增長的服務業爭取更加好的收益,不然的話,祇會被後來者居上,加入被淘汰的行列。
香港人,你睡醒未!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淺談中國文化

無可否認中國歷史和文化,是充滿陰暗的一面,就以博物館展示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可見一班,這些古代器皿多以狰獰獣面作大特寫,從中展示王權或貴族地位的重要性,看起來不覺得喜悅。但反觀同時代希臘的古物,很多以花卉、植物、人民山豐收為主體,顏色艶麗,令人一看精神為之一振。

如以【陰陽】解說,西方文化應是陽,中国文化主體算是陰。

孰好孰惡,各取所需。

西方文明是以剛烈踫撞的方式前進,在這數百年中的西方文明運動中,有數不盡的各色人種被屠殺了,有不少其他文明被毀滅了。現在講人道、平等的西方文明是建立在戦争和毀滅的基礎上。

中國文化是柔性的,是深沉的,是抑鬱的,就如水墨畫一样。它不帶有攻擊性,是慢慢滲入我們的生命裏面,它是以融和的態度向前邁進,歷經數千年仍然活力充沛,没有絲毫衰敗的現象。

身為中國人,中國文化已深入我們内心深處,要全盤否定中國文化是脱離現實世界,是不能辦得到。在以往的歷史裏,曾發生過無數次摧毀中國文化的情况,但在每一次災難之後,中國文化又以新面目笜壯成長,這就是它柔性生命力可貴之處。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香港樓價未來走勢的評估

政府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的GDP增長是2.8%,這是自2013年尾開始連續第七季錄得增長在3%以下,六月份的通脹年率是3.1%,CPI自去年十月至最新公佈的六月是停在123水平,這兩套數字可大約說出,香港經濟已完成高增長期,未來很長一段路將會走得很慢,其中背後原因有很多,強美元是重大因素,加上香港本身經營成本近年飛升,確實拉慢了我們的經濟步伐。

再檢視一下M3狀况,可以見到M3自今年初已停滯不動,這是另一項重要資料,証實了香港經濟活動已經不再發力向上,不過在現階段還未出現向下行的徵狀,很大機會在現水平保持平穩。若這不上不落的狀態,再維持到下半年,那麼通脹率有機會跌到1%以下,甚至在數字上有可能出現通縮情况。

在以上的大環境下,樓價會受到甚麼影响?在展望將來之前,先看一看以往的紀錄,自中原指數CCL在1994年面世至今,這樓價指數上升了140%,在同時期GDP上升了115%,兩者的走勢在2000年後大致上是同步,很明顯樓價上升的原動力是來自經濟增長,市民袋裏多了錢,方有信心買樓。

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存款利率幾乎等於零,而通脹率多企在5%上,負利率效應出現,並猛力推升樓價,CCL輾轉上升了超過100%。但隨着通脹率在近月下降,負利率情況正在減弱,其對樓價的影响力會相應降低。

另一個支持樓價的重要支柱是租金實質回報率,在CPI不升跌的這幾個月,租金回報率普遍輕微下降,表示租金升勢已開始追不上樓價升幅,在沒有炒賣活動的今天,買樓投資者已將眼光由資本增值轉移至租金回報,如此情況,租金回報率下跌肯定會拖着樓價向上走的後腿。

由以上論點推測,未來樓價不可能再如前幾年那般飛躍上升。引用CCL由1994年至今的整體升幅計算,帳面資產平均回報率每年是約4%,這計算方式並未計入成交宗數,沒有加權成份,祇可作為參考之用,和倫敦和其他城市比較,這數字並不算高。以此基礎估計,假定本港經濟態勢不急轉彎向下,相信在未來數年會錄得增長,樓價繼續向上的機會大於向下,年度升幅很有可能在這21年平均幅度4%內移動,當然若美息突然急上,樓價走勢要重新評估,以美國現經濟狀况來看,美息應會有一段非常長時期停留在現水平,所以這慢步牛市的估計是比較貼切最新世界經濟狀况。

事實上,經歷了以往幾年的急促上升,香港樓價已進入高原區,現在是時候給大家抖一抖,放慢步伐,享受人生。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中國崩潰論的探討

中國崩潰論的產生,是源自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一個半開放經濟體的意識否定,西方世界深深相信祇有民主加上自由經濟,才是美好世界的模式,中國的突然急促冒起,對西方陣營產生極大震撼,他們完全不能接受一個落後的政經體可以超越西方模式,但現實上,中國確實已達到挑戰西方經濟的水平,西方人仕的心裏普遍有說不出的恨意,前港督彭定康也曾多次撰文,揶揄中國制度的落後體質,中國崩潰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

客觀上,每個經濟體不論西方或東方,都曾經歷多種不同的危機和災難,西方世界在2008年經歷金融海嘯,美國主要金融機構幾乎在一夜之間全部倒閉,如不是美政府和聯儲局傾力相救,可能美國要面對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肅條,由此可以很清楚見到,西方自由經濟體亦不能對金融災難免疫。

如大家回望歷史,應可觀察到,在八九年安事件前後的一段時期,中國崩潰論是最有機會出現,在事件的過程中,趙紫陽推行的經濟改革,觸發了通脹飛升,人民生活大受壓力,之後摧生了一場政治風波,最後北京要動用大量軍力,以槍彈鎮壓佔據天安門的示威羣衆,在那段非常時期,中國差不多進入崩潰邊缘。

這事件之後,執政的领導人都很克意做到和人民打成一片,六四事件對共產黨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訓,他們很明白民心歸向關係到國家存亡,所以六四後的國家政策都盡量以人為本,用辦法改善就業情况,這大方向是相當不錯。

中國的成功發展模式,正朝另一個方向進發,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很大可能會延續很多個十年,現實上,中國內地的中產階級都支持共產黨繼續執政,因為這些中產都受惠於現時的發展政策,當然他們亦希望政府大力打貪,情況和新加坡相同。

中國的政經模式,是共產黨領導國家,國家控制全部國企,包括銀行體系,私人企業要依附在國家機器上,中國這半開放式經濟體,國家控制的資本和資產值,相當於兩倍至四倍的GDP,以此規模,北京完全有能力,可以仿效美國模式,挽救可能在中國出現的極大破壞力金融災難。

到這一刻,中國仍然能維持經濟增長,不過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整體上,中國仍保持經濟發展大方向,情況是審慎樂觀,不應過份憂慮,衹有那些不肯接受現實的人,才會將中國崩潰論當成是一個事實。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教育子女的經驗分享



教育本身不是一門絕對科學,不同於物理和數學,它是一項人類工程。主角是一個又一個未成長的小朋友,雖然他們的具體結構都大致相同,不過因為有思考的存在,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有他們各自的國度。

因為社會急劇發展和人口數量增加,每一個國家都希望有效地運用有限的資源培訓下一代,儘快投入經濟生產。政府的教育方針就正正是服務社會的經濟發展,在此大前題下,公共教育系統需要大規模大批量製成一代又一代的畢業生供應市場。

明乎此,我們可以知道公共教育的局限性,瞭解它不足的地方,針對這情況,作為父母的我們,定當需要擔負積極的角色,不能將所有教育責任全推給學校。在以往一貫的社會討論中,大部分人祗將教育成敗繫於學校和老師方面,他們大都忽略了家庭和父母的角色和責任。

但父母並不是受過訓練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又如何擔當教育子女的工作。要繼續討論下去,我們首先要確定教育的內涵,或何謂之教育。傳遞知識和教授技能,當然是教育之最大任務,在這裡不再詳談。教育的再深層關於思想和思考的發展,就關係到兒童的週遭環境任何一環。父母是兒童最親近的成年人,他們的行為直接連繫住兒童心智成長歷程中。

父母雖不是教育工作者,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最有條件教導兒童如何生活,如何處理日常事務,如何判斷事物的價值觀,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面對這個急速轉變的社會。簡單來說,父母的日常行為,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生活教育是孩子心智最重要的一環,比起技能和知識的學習,更能影響孩子成長以後的生活模式。不過大部份年輕家長都不瞭解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祇將全副精神和大部分資源,放在培訓兒童技巧和知識能力。結果是我們的年青人,雖具有高等學歷,但缺乏生活方面最基本的判斷能力。

如何教導孩子怎樣處理生活,最基本的態度就是“信任”他們和培訓他們擁有“責任”感,祇有孩子能得到信任和有機會盡責任,他們才可以學習如何判斷,識得怎樣去取捨生活中的一切事務。給予孩子思想自由,可以令他們以多角度看週邊事情,從而進行反覆思考,跟著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人生或生活價值觀。

“信任” “責任” 和“思想自由”是生活教育的最基本手段,在實行這套方式之前,父母亦要同時建立相關的“行為紀律”模式,成立一個雛型的社會秩序,方便管理孩子的生活。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人本性是傾向逸樂,喜歡不勞而獲,這和學習的模式有相互的矛盾。沒有行為紀律和家庭權威或秩序,孩子不能學習何謂責任,沒有最基本的責任感,他們沒有能力學習如何處理事務,如長此下去,孩子成長之後的生活會有很大問題。

細觀現時社會的年青人,有很多都缺乏家庭教育或簡稱“家教”,雖然他們大多都擁有高等學歷,但不能處理生活上的問題。正正是他們的父母忘記了“信任”和“責任”,祇“放任”子女的行為,沒有為他們建立行為紀律。另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在多方面管束孩子的思想,硬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思考方式緊緊地套在孩子腦中,令他們的下一代失去思想自由和價值判斷的機會。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年青人看事物的角度都非常單一和缺乏深度。

執筆至此,我非常慶幸自己和妻子能將“信任”,“責任”和“思想自由”給予我們的女兒,又因為妻子能嚴格執行生活紀律,兩個女兒都知道如何學習管理自己,令他們有更多機會認識這個世界。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樓市評論


很久已沒有寫樓市評論,由2008年開始在HKDiscuss討論樓市,轉眼已是七年光景,開始時的三四年,當香港樓市方向還是混亂一片,討論氣氛最為激昂,看好和看淡兩方,都施展渾身解數,套用多方數據,舌戰連場。但當政府多次干預樓市之後,仍未阻止樓價升勢,看淡的一方已變成詞窮理屈,討論氣氛跟著急轉直下。在這兩年,再已經找不到像樣的看淡論據,樓市升勢已經得到確認,和受大衆認同,樓市到這一階段,已是人人皆說樓價不會跌,大家都認可買樓是投資的最好選擇,若是沒有政府政策干預,現時的樓市理應進入亢奮期,炒賣活動會將樓價推上天。

 

但自新樓宇稅項實施之後,樓市炒賣活動已近乎绝跡,沒有這些亂衝亂撞的資金推動,樓價升幅和波幅隨之而收窄,效果上,政策將上升幅度壓扁了,同時將上升週期拉長了,樓市整體的運作也徹底改變了,現在買樓的心態,如買10年債卷,持有者已作出長期部署,將投資主軸放在租金實質回報率方面 - 即租金回報減去利息支出,在此氣候下,樓價走勢很大程度受到租金回報影响。即是說,樓價如要保持升勢,那麼租金要跟升,不然的話,停滯的租金會拖着樓價的後腿,阻礙樓市升勢。

 

實質租金回報率,是决定在實體經濟層面,一是在利息,二是在家庭收入,當經濟暢旺,家庭收入上升,租金才可被推升。而利息走勢,會直接影响租金回報率。

 

在現時情况看,香港的GDP增長已大為放緩,通脹率下降,負利率情况已減輕,很明顯,經濟動力正在減弱,家庭收入很有可能停滯不前,未來租金肯定會收斂升勢。總括来說,過去推動樓價上升的原動力正逐漸消減,可以推斷,樓價並不可能再如前幾年那樣突飛猛進,可見未來一段長時期會在高位徘徊。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美國利率動向的評估

環顧各地經濟情况,可以很易觀察到,整體經濟發展都缺乏動力,美國第一季沒有增長,西歐和日本亦如是,亞洲如韓國等都陷入沒有增長的年代,中國數據清楚說明,世界工廠正在減產。綜合而論,我們看不到有甚麼願景,可以促進經濟再如上世紀末般高速增長。

美聯儲局部署加息,第一步即面對日元和歐元大幅貶值,美元相對急促升值,美國出口即時受打擊,其中最受影响是美國多間大大小小國際企業,它們的海外盈利因美元匯率急升而大為減少,整體企業盈利因而下降,這情况正侵蝕正在復蘇的經濟。

歐洲和日本在這一刻還未看到曙光,這兩大經濟體的量寬政策必然會延續下去。如美聯儲局真是堅持要加息,那麼美元和歐元及日元的息差會加大,這會進一步推高美元,惡化現時的問題,美國入口貨價會再走低,其通脹率會持續下降,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增長2.3%,IMF最新估計已調低美國在今年增長至2.5%,很明顯,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比預期低。

不容否認的是,美國的正面經濟因素還是非常微弱,並不能完全蓋過負面因素而推升經濟動力。自世界一體化之後,美國已不能不衡量其他經濟體的變化,當世界另一面經濟持續疲弱和通縮出現,美國怎可以獨善其身,在這大環境下,美聯儲局不會貿貿然決定加息。

事實上,工業產能是正在面對過剩的問題,在技術和非技術人材方面,各國每年培訓總數目,都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幅度,所以普遍工資都不能脹起來,在這兩大因素推動下,全球通脹率是升不起來,甚至有機會出現通縮情況。

處在這大環境下,利率完全沒有上調的空間,在世界一體化之下,日本和歐洲的量寛政策,已將美聯儲局的自主能力大幅減低,美國不可和不能不顧外圍形勢,獨自決定加息時間表,以美元急升之後對美國的負面影嚮已可見一班,大家真是要看清楚,這零年率年代會活得比想像中更長久。

年青人的新世代

林家聲的辭世,在我這半百不老的人心中,不禁勾起陣陣追憶,想起兒時看電視粵語黑白長片的片段。認識林家聲是由他扮演余麗珍的兒子開始,在無頭東宮三太子戲中,飾演皇子一角,跟着有武林聖火令,飾演鄭君綿的徒弟,林家聲在粵劇最頂峰時期是後輩身份,在整個香港粵劇大時代中,他是最後一位大老倌,林的離去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正式終結。

在這一刻,暮然回首,問一問自已,我的年代也是否隨着終結。檢視一下,我本身的價值觀念和生活喜好,是成長在六七十年代,在之後的日子,好像沒有吸收新的元素,心中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念,仍然停留在那珍貴的六七十年代,很多時都說起種種往事,到近年,追憶舊事的次點也多了,可能我真是老了,在思想上已經不屬於這個年代。

港大學生衝擊港大評議會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各方指責批評如漫天飛雪飄來,大部份焦點都放在學生魯莽行徑而發言,在這點大家可從電視新聞看到現場情況,事實是如此,不必爭論。但說到學生行為令人震驚,這批評未算中肯,似乎論者對年青人的本質缺乏認識,事實上和歷史上,從來青年人都是社會的闖將,他們生活在激情當中,沒有生命的經歷和包袱,敢於去闖,挑戰社會的常規,這是他們生活的使命。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給年青人套了一個又一個的枷鎖,要他們行為有禮,想法有理,做事合情合理,試問這些東西是否真正屬於他們的世界?我們是否要學習怎樣面對年青人的新世代?

我已經老了,不屬於這世代,那些批評港大學生的人,是否明白他們的年代亦也如我般,已經過去了,請不要再嚐試將上一代的所謂核心價值,硬套在我們莘莘學子上吧。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政府新樓市政策的影嚮再檢討

我以下這篇文是2010年十一月刊登在信報,現時重讀,心情是複雜的,尤其是我之前指出新政策會帶來階級分化,這預言不幸而言中,由文章刊出那一日至今天為止,中原指數已上升了約60%,樓價急升的幅度遠離實體經濟增長,物業擁有者和非業主之間的財富差距已達到一個超乎想像的地步,朋儕間每每是談樓色變。

政府針對樓價上升的新税項,設計是為了消除樓市的非理性表現,避免制造一個特大泡沫,防止泡沫爆破對香港做成的傷害,在這方面是用心良苦,亦走在世界之先。但另一方面,政策帶來的影响是,在提高樓市入場門檻之後,祇有那些高收入和有實力人仕,方可以符合新貸款要求,這結果形成一個新階級,有樓階級,沒有財力的那一大批人,被拒之於樓市門外,這些人縱然對樓市看好,亦未能在樓市急升之下分一杯羹,其失落之情,可想而知。在此情况發展之下,社會階級之間的糾紛越來越嚴重,在去年雨傘運動,和今年反水貨客運動中,已見到大批年青人的反社會表現,綜觀其成因,最主要是因為社會財富是過度傾斜向物業擁有者那一方,做成社會失衡。

不錯,政府政策是有效防止樓市泡沫,但同時制造了另一個社會情緒泡沫,孰得孰失,諸君自行判斷。


政府新樓市政策的影響

政府的新樓市政策主要是在打擊短期炒家或投資者,大幅增加兩年內轉手單位的印花稅,不論物業持有者是在成交中得到利潤與否,情況就如英國和美國的物業稅,這項措施尤甚之,蝕本的成交亦都要邀納新稅款。

面對政府的新政策,樓市的未來方向是否已經被改變,這是大家值得去思考。在以往香港政府的施政歷史上看,政府政策從來都不能扭轉市場趨勢。就以回歸後的經濟衰退情況為例,政府曾以多種方法,希望阻止樓市價格的跌勢,例如停止賣地或減免稅項等,結果是有目共睹,樓價是拾級而下,形成一浪低於一浪的態勢,直到達沙士時期的谷底,然後才開始反彈直至現階段。

以上例子可說明,在香港這個開放型經濟體,政府政策並未可能對抗市場力量,因為這個市場不是香港人自己的市場。中國和外國資金不斷湧入,個別中國內地豪客大手買入上二萬元一呎的住宅單位,國際基金買入整幢物業收租,他們有實力持有物業作為長綫投資之用。

在現時低息環境之下,按揭利率徘徊在兩厘左右,持有一個空置單位的成本祇輕微大過年息兩厘,這包括管理費等,只要樓價升幅高過這息率,物業持有者在賬面上是穩賺。如投資者將單位放租,回報率在兩厘至四厘之間,視乎個別屋苑而定。從這些簡單數字可以看到,投資物業的經營成本是非常之低,對一般中產人仕都不是一項負擔。

回頭再仔細檢視一下新政策對樓市的影響,新增加的印花稅是針對兩年內轉手的物業,短期轉讓物業的成本因此而大幅增加,對有關投資者是相當不利,這批人不能再以低微成本高槓杆比率購入單位然後再圖利。翻查一些大屋苑的成交個案,可以觀察到短期轉手的情況維持在低比例之下,大部份成交單位的上手業主都持貨超過兩年之上,新措施的直接影響是一批實力較弱小投資者,令到他們不能再活躍在樓市中。現時比較有勝算的做法是持有單位超過一年以上,避免支付過高的印花稅。

從來資產價格的軌跡都取決於看好和看淡兩大陣營的對決,最終價格走勢因應那一方的力量比較強而定。現時樓市的主調未改,大眾普遍都對香港樓市抱有強大信心,擔心長期持有現金會被正在形成的通脹猛虎所侵蝕,又加上全球資氾濫,和利率將會在未來一段長時期低企,樓市的上升趨勢祇會越來越增強。政府的新政策如其他政府干預市場的做法都衹有同一個結局,開始時政府的目標是主觀希望揭止市場走勢,但結果是令市民大眾受害。現時的新增加印花稅做法,效果是趕絕一批實力較弱的小市民,打擊他們在一個樓市上升週期致富之道,破壞香港一個最重要的社會價值,以勞力和投機提高自身生活質素。結果是擁有資產者和勞動階層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將更劇烈加深。

短期物業投資者或稱炒家是充當着市場的一個重要橋樑角色,他們並不是破壞市場運作的黑手,反之他們起到調節市場供應和需求關係的功能。在樓市低潮時,當大家持着觀望態度,炒家利用他們的市場觸覺,肯大膽購入低水位的單位,原單位持有者因而得到套現機會。當市場在熱哄哄的時候,普通個別業主不會隨便現價沽售單位,市場供應一時枯竭,價格祇會乾升,這情況祇會對用家更為不利。炒家在這時放出在之前收集的單位,正可以釋放二手市場盤源,供應即時增加,作用減緩價格上升的速度。從這簡單說明,我們應明白短期投資者或炒家是一個成熟市場的重要一環。

現時政府的新措施目的希望趕絕短期投資者,將令到物業市場價格更為波動。試想一想,沒有這批資深投資者在低位接貨,市場價格在大勢向下時祇會一瀉千里,而在趨勢向上時,盤源沒有適時放出,價格祇會不斷上升,沒有停下來的機會。現時香港住宅市正在上升週期,正常的情況是炒家會在若干獲利階段放出單位,減輕市場壓力,但新措施將迫使物業投資者持貨超過一年,甚至兩年,二手市場供應會即時枯竭。用家當然希望弱勢炒家會割價求售,但在現今階段,看好樓市的一方實力比看淡的另一方面更加強橫,當新措施落案之後數月,心急的用家將被迫以高於市場成交價購入單位,情況可能一發不能收拾,因為二手市場沒有甚麼單位供他們選擇,市場價格將會拾級而上。

未來的發展會否如上述的估計,大家可拭目以待。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新措施已扭曲了行之有效的市塲機制,破壞了市塲自動調節的功能,後果不可以掉以輕心。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零利率對退休人仕的影响

作為業主和物業投資者,現時的零利率情況,對他們是有莫大好處,利息支出不斷下降和資產不斷升值,這些好處是很易看得到。但在此同時,香港的通脹持續高企,物價不斷上升,形成一股生活壓力。

在這個社會,我們有以上的物業擁有者和投資者,有一般打工仔和中產階級,正在求學的青少年,和一羣人數快速增加的退休人仕。持續的零利率對社會的影響正逐步浮現,年過五十的人仕應該開始注視這個問題。

上面已經提及,物業擁有者和投资者在零利率下是得益者,因為他們擁有的资產会隨通脹上升而增加价值。一般打工作亦会在這股通脹潮下得到薪金增加的補償。退休人仕是在零利率高通脹情況下最為受害,除非他們能將大部份退休金轉為一些與通脹掛勾的較高風險資產,否則他們手上的現金存款祇会日漸喪失購買力。

在二OO九年開始,因應金融海嘯,美國联儲局大幅减息令普通存款利率下降至零水平,退休人仕的存款從這一年開始,不能得到分文利息。但在此同時,消费综合物价指數從二OO九年至今,上升約19%,換言之,退休人仕的購力縮減约19%。

舉一个簡单例子,如退休老人甲有二佰萬存款,在金融海嘯前的利率约在3%,他能賺取每月約五仟元利息,這收入應可支付他一般日常開支。但在利息大减之下,他每月利息收入近乎零。如他每月最基本生活支出在2009年是$3000,在通脹影响下,他今時今日的最基本支出是$3570,因零利率没有利息收入,他需要挪用本金支付生活開支,粗略计算,在這幾年間他需要動用大的$190,000,即是他的存款由二佰萬下降到约一佰八十萬元。

香港人平均壽命達到八十歲或以上,即表示退休人仕在一般六十歲離開工作崗位後,会再活多二十至三十多年。如現時零利率和高通脹持續落去,在十数年後,他們的退休金款項会所餘無幾,情况令人担心。

反觀在世界其他地方如日本、美国和欧洲,他們的退休人仕亦都同時面对零利率問題,不過他們的通脹持續低企,欧训正逐步走向通缩。所以零利率对他們的退休人仕做成的傷害大幅減輕。

香港處於世界經濟的十字交义口,在一面是零利率,但另一面是持續高通脹,這兩股力量將香港社会生態扭曲到令人迷惘。物業擁有者正在陶醉零利率帶來的各种利益好處,物質生活一日好過一日。但在社会另一面,退休人仕每日都努力和通脹戦鬥,生活質素每况愈下。

在此大形勢下,政府要動議將退休年齡提高至六十五歲,好譲退休人仕可再有多幾年儲備退休金。這項建議並不能解決問題,祇是將問題推向社会另一層面。随着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退休人仕要過無收入的日子祇会延長下去。如果零息持續,退休人仕應要有充足的心裡準備去面对零息带來的挑戰。

事實上,零息效應己经覆盖各国的主要退休基金,這些基金的管理人亦都面对退休人仕一样的問题。基金在以往的一段長時期签訂的退休保障是建基於金融海嘯前的平均利息水平,現時利息大降,連带着西方世界最穩健的国家债券的息率亦跟隨大幅下降,退休基金手持的各种债券的回報率都處於歷史低水平,以目前的回報率根本不足以支付在之前簽訂的退休保障。結果是,各大小退休基金都要被迫四處找尋高回報率的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和房地產等。這股風潮直吹到各国政府自己控制的主杈基金,最新報導指出,各大国的主杈基金已將一个比以往大的百分比資金投入股票市場,務求提高整體投资回報率。


各自退休人仕,除非他们有比一般人擁有更大筆的退休金準備。不然的話,他們亦需要跟隨各大退休基金的步伐,學習怎样利用其他投資工具和零息作出長時間戦鬥。換句話說,退休人仕要當上自己的基金經理,仔細小心管理自己手上的资金。這工作可能要比退休人仕以前的工作技能或專業更來得重要,大家要學習怎样在金錢世界以『無中生有』的方式為自己的本金增值,要面对波濤洶湧的金錢遊戲,這挑戦非比尋常,不是一般人能夠應付。但现實上,如不能參予這金錢遊戲,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不斷工作,賺取收入用以支付日益增加的生活费用,當然兒孫的照顧是最幸福的回報,但不是每个退休人仕都有這一份福氣。暂時祇可看到,退休人仕一是積極投入金錢遊戯,一是繼續工作,如兩样都做不到,他們祇可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日漸下降。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香港貨幣供應

這是香港的M1和GDP的比重:


1997 M1/GDP = 0.16
2000 M1/GDP = 0.18
2003 M1/GDP = 0.31
2005 M1/GDP = 0.30
2014 M1/GDP = 0.75

再看看M1和M3在以往的比例變化:

1997 M1/M3  = 0.07
2000 M1/M3  = 0.07
2003 M1/M3  = 0.10
2005 M1/M3  = 0.099
2009 M1/M3  = 0.14
2014 M1/M3  = 0.15

M1由2005年開始急速上升,到2014年已增加到四倍,由上述數字可以看到,M1與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0.16升到2014年的0.75,最新的比重已大大超出了香港過往經濟發展的規模,在這段時候正值自由行開始湧入香港,M1的大幅增加反映了自由行的影响,但在本地消費基本層面,M1的標升並未推動通脹率大幅上升。在同一時段M3亦大幅增加,但幅度沒有M1那麼大,這顯示多出來的M1並未轉回到本地銀行體系,大有可能不是在本港流通,有理由相信增加了的M1可能已流入內地,作為內地人的交易和儲備貨幣。


最新金管局資料顯示,M1在2015年上半年的上升速度比前兩年都要快,其與本地GDP比重有持續上升趨勢,這現象正表示港元在內地人民的重要性,是越來越強,並不是一般坊間所說,港元會被人民幣邊緣化。事實上,香港利用港元自由兌換的優勢,正靜靜地成為內地人民的儲備貨幣,雖然人民幣有更高的存利息,但並未阻止港元成為中國內地的地下貨幣。


由以上論述,我們應要以一種新思維去檢視香港經濟發展,如單看本地GDP數據,會忽略了香港整體經濟的影响力,港元的流通數字,可以給大家一個更清晰的面貌。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美國通脹低企的迷思

仔細閱讀了美國最新個人消費PCE報告,檢視由2007到今年的紀錄,看到PCE index 年率在2010至2014年,通常都維持在1%以上,但在去年十二月開始,PCE index年率突然跌到0.2%及0.3%的水平,至五月仍然如此,這情况是非常特殊,以指數本身數字看,美國商品和消費物品價格似進入通缩區域,但與此同時,美個人收入正在緩慢上升中,五月的個人消費支出尤其突出,這個月的升幅是以往幾年的最高紀錄,不過PCE index 仍停在超低水平,新增加的消費支出,完全不能推高物價指數。

如果純解讀原因全是強美元和油價下跌所做成,那麼為何非能源和食品物價在以往六個月的年率,幾乎完全沒有上升。事實上,強美元和油價大幅下降,是由去年中開始,其影响應一早已全部反映在今年初的物價水平,隨着美經濟在第二季改善和購買力增加下,物價水平理應有輕微上升跡象,PCE index物價指數年率不可能仍然停留不動,很有可能最大的成因是來自美國內部。

以下是美國私人債務分佈


            學生貸款      信用卡貨款    汽車貸款       住屋貸款

2008Q1       0.58t           0.84t           0.81t         9.9t
2014Q4       1.16t           0.70t           0.96t         8.7t

t 是 trillion

從以上數字,可清晰看到,由海嘯後至今,美住屋借貸是下降了約12%,信用卡借貸亦下降了約18%,但美國學生債務在同時期急促上升,2014年尾的借貸額是2008年的兩倍,現時已穩佔私人債務的首位,比信用卡債務多出接近70%,在學生債務上升之下,整體私人債務比海嘯前高了20%。

根據美聯儲局數據,美學生平均借貸在2012年尾是24,700美元,比起2008年初上升了20%,以趨勢估計,最新平均借貸額應比2008年初上升了約30%,年齡三十歲下和三十歲至四十歲這兩個群組,各佔學生借貸各三分一,三十歲群組是一千五百萬人,三十至四十歲群組有一千一百萬人,這兩個群組佔美國總就業人口約13%。

以上情况和海嘯前是有很大分別,在海嘯前,私人債務和按揭金額是同時上升,當中有很多業主趁機在樓價上升時,加大按揭額提出現金,增加個人消費。

但近幾年情況已經改變,可以見到,海嘯後新增加的私人債務,並非來自業主,絕大部份是來自非業主,其中很大一個群組是三十歲或以下,當工資在這幾年停滯不前,平均學生債務大幅上升之下,這大批剛畢業幾年的青年人償還債務遇到很大困難,他們根本沒有餘力消費,美股票和樓價上升,對他們完全沒有任何幫助,祇是加深了這些青年人仇視富裕的上一代的想法,這是一個很大原素,導至美CPI和PCE始終升不起的成因。

以現時美工資走勢看,平均工資不大可能在未來一段時期,有能力大幅向上,學生債務升幅會遠高於工資,結果會出現是,負沉重債務的年青人人數和年齡都會繼續上升,這會嚴重窒礙個人消費,大大減慢美經濟增長。

在以上的論點,想提出美經濟結構正面對重大挑戰,沒有資產的年青人,正負起全美國最大的私人債務,他們的還款能力,端視美工資情況,若然美國不能找到新經濟動力火車頭,不難想像這一大批年青人將會繼續面對沉重的負債,導至美消費力沒有可能上升,美聯儲局的經濟增長估計肯定會落空,以此斷言,美聯儲局祇是奢言加息準備,如真要落實加息,恐怕是幾年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