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零利率對退休人仕的影响

作為業主和物業投資者,現時的零利率情況,對他們是有莫大好處,利息支出不斷下降和資產不斷升值,這些好處是很易看得到。但在此同時,香港的通脹持續高企,物價不斷上升,形成一股生活壓力。

在這個社會,我們有以上的物業擁有者和投資者,有一般打工仔和中產階級,正在求學的青少年,和一羣人數快速增加的退休人仕。持續的零利率對社會的影響正逐步浮現,年過五十的人仕應該開始注視這個問題。

上面已經提及,物業擁有者和投资者在零利率下是得益者,因為他們擁有的资產会隨通脹上升而增加价值。一般打工作亦会在這股通脹潮下得到薪金增加的補償。退休人仕是在零利率高通脹情況下最為受害,除非他們能將大部份退休金轉為一些與通脹掛勾的較高風險資產,否則他們手上的現金存款祇会日漸喪失購買力。

在二OO九年開始,因應金融海嘯,美國联儲局大幅减息令普通存款利率下降至零水平,退休人仕的存款從這一年開始,不能得到分文利息。但在此同時,消费综合物价指數從二OO九年至今,上升約19%,換言之,退休人仕的購力縮減约19%。

舉一个簡单例子,如退休老人甲有二佰萬存款,在金融海嘯前的利率约在3%,他能賺取每月約五仟元利息,這收入應可支付他一般日常開支。但在利息大减之下,他每月利息收入近乎零。如他每月最基本生活支出在2009年是$3000,在通脹影响下,他今時今日的最基本支出是$3570,因零利率没有利息收入,他需要挪用本金支付生活開支,粗略计算,在這幾年間他需要動用大的$190,000,即是他的存款由二佰萬下降到约一佰八十萬元。

香港人平均壽命達到八十歲或以上,即表示退休人仕在一般六十歲離開工作崗位後,会再活多二十至三十多年。如現時零利率和高通脹持續落去,在十数年後,他們的退休金款項会所餘無幾,情况令人担心。

反觀在世界其他地方如日本、美国和欧洲,他們的退休人仕亦都同時面对零利率問題,不過他們的通脹持續低企,欧训正逐步走向通缩。所以零利率对他們的退休人仕做成的傷害大幅減輕。

香港處於世界經濟的十字交义口,在一面是零利率,但另一面是持續高通脹,這兩股力量將香港社会生態扭曲到令人迷惘。物業擁有者正在陶醉零利率帶來的各种利益好處,物質生活一日好過一日。但在社会另一面,退休人仕每日都努力和通脹戦鬥,生活質素每况愈下。

在此大形勢下,政府要動議將退休年齡提高至六十五歲,好譲退休人仕可再有多幾年儲備退休金。這項建議並不能解決問題,祇是將問題推向社会另一層面。随着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退休人仕要過無收入的日子祇会延長下去。如果零息持續,退休人仕應要有充足的心裡準備去面对零息带來的挑戰。

事實上,零息效應己经覆盖各国的主要退休基金,這些基金的管理人亦都面对退休人仕一样的問题。基金在以往的一段長時期签訂的退休保障是建基於金融海嘯前的平均利息水平,現時利息大降,連带着西方世界最穩健的国家债券的息率亦跟隨大幅下降,退休基金手持的各种债券的回報率都處於歷史低水平,以目前的回報率根本不足以支付在之前簽訂的退休保障。結果是,各大小退休基金都要被迫四處找尋高回報率的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和房地產等。這股風潮直吹到各国政府自己控制的主杈基金,最新報導指出,各大国的主杈基金已將一个比以往大的百分比資金投入股票市場,務求提高整體投资回報率。


各自退休人仕,除非他们有比一般人擁有更大筆的退休金準備。不然的話,他們亦需要跟隨各大退休基金的步伐,學習怎样利用其他投資工具和零息作出長時間戦鬥。換句話說,退休人仕要當上自己的基金經理,仔細小心管理自己手上的资金。這工作可能要比退休人仕以前的工作技能或專業更來得重要,大家要學習怎样在金錢世界以『無中生有』的方式為自己的本金增值,要面对波濤洶湧的金錢遊戲,這挑戦非比尋常,不是一般人能夠應付。但现實上,如不能參予這金錢遊戲,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不斷工作,賺取收入用以支付日益增加的生活费用,當然兒孫的照顧是最幸福的回報,但不是每个退休人仕都有這一份福氣。暂時祇可看到,退休人仕一是積極投入金錢遊戯,一是繼續工作,如兩样都做不到,他們祇可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日漸下降。

1 則留言:

  1. i agree with your observation. retirees should learn how to protect their wealth on inflation adjusted basis. too bad we could not pick up the skills when we were in secondary school
    i think the traditional asset classes - bonds and equities - do move together nowaday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government policies (money supply) and geopolitical events. The old doctrine of buy and hold with diversification may not always work now. People should learn how to rebalance their portfolios more frequently. I also recommend people hold more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but sadly not all of these products are within reach of most people.
    I suggest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to learn investment should read the researches of i banks regularly e.g. https://www.ubs.com/global/en/wealth_management/wealth_management_research/cio-monthly-letter.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