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港的M1和GDP的比重:
1997 M1/GDP = 0.16
2000 M1/GDP = 0.18
2003 M1/GDP = 0.31
2005 M1/GDP = 0.30
2014 M1/GDP = 0.75
再看看M1和M3在以往的比例變化:
1997 M1/M3 = 0.07
2000 M1/M3 = 0.07
2003 M1/M3 = 0.10
2005 M1/M3 = 0.099
2009 M1/M3 = 0.14
2014 M1/M3 = 0.15
M1由2005年開始急速上升,到2014年已增加到四倍,由上述數字可以看到,M1與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0.16升到2014年的0.75,最新的比重已大大超出了香港過往經濟發展的規模,在這段時候正值自由行開始湧入香港,M1的大幅增加反映了自由行的影响,但在本地消費基本層面,M1的標升並未推動通脹率大幅上升。在同一時段M3亦大幅增加,但幅度沒有M1那麼大,這顯示多出來的M1並未轉回到本地銀行體系,大有可能不是在本港流通,有理由相信增加了的M1可能已流入內地,作為內地人的交易和儲備貨幣。
最新金管局資料顯示,M1在2015年上半年的上升速度比前兩年都要快,其與本地GDP比重有持續上升趨勢,這現象正表示港元在內地人民的重要性,是越來越強,並不是一般坊間所說,港元會被人民幣邊緣化。事實上,香港利用港元自由兌換的優勢,正靜靜地成為內地人民的儲備貨幣,雖然人民幣有更高的存利息,但並未阻止港元成為中國內地的地下貨幣。
由以上論述,我們應要以一種新思維去檢視香港經濟發展,如單看本地GDP數據,會忽略了香港整體經濟的影响力,港元的流通數字,可以給大家一個更清晰的面貌。
1997 M1/GDP = 0.16
2000 M1/GDP = 0.18
2003 M1/GDP = 0.31
2005 M1/GDP = 0.30
2014 M1/GDP = 0.75
再看看M1和M3在以往的比例變化:
1997 M1/M3 = 0.07
2000 M1/M3 = 0.07
2003 M1/M3 = 0.10
2005 M1/M3 = 0.099
2009 M1/M3 = 0.14
2014 M1/M3 = 0.15
M1由2005年開始急速上升,到2014年已增加到四倍,由上述數字可以看到,M1與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0.16升到2014年的0.75,最新的比重已大大超出了香港過往經濟發展的規模,在這段時候正值自由行開始湧入香港,M1的大幅增加反映了自由行的影响,但在本地消費基本層面,M1的標升並未推動通脹率大幅上升。在同一時段M3亦大幅增加,但幅度沒有M1那麼大,這顯示多出來的M1並未轉回到本地銀行體系,大有可能不是在本港流通,有理由相信增加了的M1可能已流入內地,作為內地人的交易和儲備貨幣。
最新金管局資料顯示,M1在2015年上半年的上升速度比前兩年都要快,其與本地GDP比重有持續上升趨勢,這現象正表示港元在內地人民的重要性,是越來越強,並不是一般坊間所說,港元會被人民幣邊緣化。事實上,香港利用港元自由兌換的優勢,正靜靜地成為內地人民的儲備貨幣,雖然人民幣有更高的存利息,但並未阻止港元成為中國內地的地下貨幣。
由以上論述,我們應要以一種新思維去檢視香港經濟發展,如單看本地GDP數據,會忽略了香港整體經濟的影响力,港元的流通數字,可以給大家一個更清晰的面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