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美國通脹低企的迷思

仔細閱讀了美國最新個人消費PCE報告,檢視由2007到今年的紀錄,看到PCE index 年率在2010至2014年,通常都維持在1%以上,但在去年十二月開始,PCE index年率突然跌到0.2%及0.3%的水平,至五月仍然如此,這情况是非常特殊,以指數本身數字看,美國商品和消費物品價格似進入通缩區域,但與此同時,美個人收入正在緩慢上升中,五月的個人消費支出尤其突出,這個月的升幅是以往幾年的最高紀錄,不過PCE index 仍停在超低水平,新增加的消費支出,完全不能推高物價指數。

如果純解讀原因全是強美元和油價下跌所做成,那麼為何非能源和食品物價在以往六個月的年率,幾乎完全沒有上升。事實上,強美元和油價大幅下降,是由去年中開始,其影响應一早已全部反映在今年初的物價水平,隨着美經濟在第二季改善和購買力增加下,物價水平理應有輕微上升跡象,PCE index物價指數年率不可能仍然停留不動,很有可能最大的成因是來自美國內部。

以下是美國私人債務分佈


            學生貸款      信用卡貨款    汽車貸款       住屋貸款

2008Q1       0.58t           0.84t           0.81t         9.9t
2014Q4       1.16t           0.70t           0.96t         8.7t

t 是 trillion

從以上數字,可清晰看到,由海嘯後至今,美住屋借貸是下降了約12%,信用卡借貸亦下降了約18%,但美國學生債務在同時期急促上升,2014年尾的借貸額是2008年的兩倍,現時已穩佔私人債務的首位,比信用卡債務多出接近70%,在學生債務上升之下,整體私人債務比海嘯前高了20%。

根據美聯儲局數據,美學生平均借貸在2012年尾是24,700美元,比起2008年初上升了20%,以趨勢估計,最新平均借貸額應比2008年初上升了約30%,年齡三十歲下和三十歲至四十歲這兩個群組,各佔學生借貸各三分一,三十歲群組是一千五百萬人,三十至四十歲群組有一千一百萬人,這兩個群組佔美國總就業人口約13%。

以上情况和海嘯前是有很大分別,在海嘯前,私人債務和按揭金額是同時上升,當中有很多業主趁機在樓價上升時,加大按揭額提出現金,增加個人消費。

但近幾年情況已經改變,可以見到,海嘯後新增加的私人債務,並非來自業主,絕大部份是來自非業主,其中很大一個群組是三十歲或以下,當工資在這幾年停滯不前,平均學生債務大幅上升之下,這大批剛畢業幾年的青年人償還債務遇到很大困難,他們根本沒有餘力消費,美股票和樓價上升,對他們完全沒有任何幫助,祇是加深了這些青年人仇視富裕的上一代的想法,這是一個很大原素,導至美CPI和PCE始終升不起的成因。

以現時美工資走勢看,平均工資不大可能在未來一段時期,有能力大幅向上,學生債務升幅會遠高於工資,結果會出現是,負沉重債務的年青人人數和年齡都會繼續上升,這會嚴重窒礙個人消費,大大減慢美經濟增長。

在以上的論點,想提出美經濟結構正面對重大挑戰,沒有資產的年青人,正負起全美國最大的私人債務,他們的還款能力,端視美工資情況,若然美國不能找到新經濟動力火車頭,不難想像這一大批年青人將會繼續面對沉重的負債,導至美消費力沒有可能上升,美聯儲局的經濟增長估計肯定會落空,以此斷言,美聯儲局祇是奢言加息準備,如真要落實加息,恐怕是幾年後的事。

1 則留言:

  1. i think the Fed can at most raise interest rates by 0.25% in 2015, not because of there is a need to curb inflation, but to save face.
    the fact that many central banks have already cut their official rates means the Fed funds rate is already relatively high. Interest rate normalization can only be done gradually and mildly in order not to choke up economic recovery.
    In terms of investment, I think more money will go to USD and US equities, especially those companies with high cash flow and cash balances. Those operating globally will benefit from lowering production costs around the worl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