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6日 星期二

一個中年人當上選委的獨白

這篇文章寫於二○○七年初

一個中年人當上選委的獨白

寫這篇文章的心情相當複雜,當中充滿人到中年對世情的憤慨,部份內容可能冒犯您們中的一些人,請不要見怪,或借此引起大家反思,來文駁斥,提高討論氣氛。

記得在一次競選選委討論中,有眾政府工程師向我們數人致敬,表示高度讚賞我們勇於面對選舉帶來的政治挑戰。事實上,我並不具備甚麼勇氣,亦不相信會有甚麼政治壓力。我衹是有一股傻勁,眼中衹看到眾多不平事,心中充滿怨氣,腦海中有很多問號。

孕育在香港傳統教學制度,有幸躋身本地大學,我深深相信精英主義在香港政治的重要性,原來在英殖民地政府時代,這套制度運作良好,曾經歷過多少風雨,亦能安然渡過。但自從回歸後,每一樣事情都引起了變化,很多傳統價值觀念都嚴重受到侵蝕。在政治方面,我們祇看到太多沒有意義的爭拗,政府的威望因種種失策日漸下滑,事事都受到立法會阻撓,有很多良好政策被弄得支離破碎。而我們的尊貴議員,亦不見得能承擔責任,在議會中進行有深度和見地的討論,每每流於情緒化,敵疊分明,將社會利益拋諸腦後。作為小市民的我們祇感到無奈、無助、無望。

這股政治低壓再加上經濟衰退,緊緊地罩住這個本來幸福快樂的小島,市民唯有將希望放在普選立法會和行政長官上。但在這漫漫民主進程中,市民的政治意識又是令人摸不著頭腦。陳方安生的小旋風,正是一個很好的寫照。一個忠心效力於殖民政府的政務官, 突然變成香港良心和民主女神,完全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幾乎垂手可得泛民盟主的寶座,民望高倨首位,聲望一時無倆。試問民主黨幾位老當家,又有如何感想。究竟市民的民主概念是否停留在這個社會一貫推崇的名牌效應?敢問普羅大眾對民主思想有多少認識?

另一奇怪現象,在我們身邊大眾傳媒中出現。一份銷量領先的生果報,屢次報道失實,道德全無,誠信盡失,居然能肩擔起民主旗手的角色,一聲號令,帶動七一群眾效應的奇功。這是否反映市民可以理性分開政治和誠信,又抑或是有太多人是人格分裂,看待事物以個人喜好來決定,沒有對事件本身有深入認識和討論,凡此種種,無形增加了心中的抑鬱。

從開始參選選委的一刻,都知道選擇行政長官的可能結果,曾蔭權應該得到支持順利當選。不過我們期望能夠通過這次選委選舉向當權派說「不」,在政治各種流向中找尋一條中間路線,在議政過程注入理性討論元素,為香港政治困局付出一點努力。我們團隊爭取的特首競爭性選舉應該會首次出現,我們應該見到良性選舉工程的展開。雖然今次選舉離普選還差一大截距離,但這一小步,正為大步向前作出準備。將來是不可測,好好把握現在,每人付出一點努力,結果總是美好。我這個凡夫俗子都能夠為香港做一丁點事情,您們又如何呢?